校训:做最好的自己       学校邮箱:fuxiao@sdnu.edu.cn

第一届校长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选登(一)

发布时间:2014-04-21     编辑:     浏览量:

学校第一届读书周系列活动之一,校长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活动已经结束。本次活动各学科的青年老师积极参与,共收到作品57件,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读书风貌,“书韵留香 溢满校园”——“读书,让教师成为教师”“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用“期望”的灵魂播撒“希望”的种子》《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教师的感悟发人深思,令人振奋。现从中选出部分优秀作品陆续选登,以飨广大教师。

寻 找 幸 福

—— 读《幸福了吗》有感

孙艳梅

央视曾做过一个这样的调查:你幸福吗?后来就有了那个娱乐全国的答案——“我姓曾”。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个人是否幸福,决定的因素很多,也许无关金钱, 无关地位。如果把个人的幸福放在整个国家的背景之下,对幸福的解读也许会更有不同。白岩松的作品《幸福了吗》以他独有的新闻人的身份和视角,向我们呈现了 他眼中不一样的中国和世界。也让我们对幸福有了新的解读和认识。

白岩松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位新闻记者,这个戴着眼镜,看似表情严肃,内心充满激情的主持人,通过这本书,让我对他产生了一份由衷的敬意。在浮华的媒体圈里,他清醒地掠去事情表面的繁华,探求事情的本真,并进行冷静的思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书的名字是《幸福了吗》,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却数次落下泪来。关于地震,关于sara病 毒,关于美国的不美和日本对中国的暧昧……透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更多曾经看似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的新闻事件。但更重要的是,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一位 新闻人那种冷静思考与反思质疑的精神,一直试图通过做点什么,以实现自己的社会担当的责任意识。文中,“在感动有没有用”这一章节中,作者介绍了感动中国 获奖人物中一个叫李春燕的乡村女医生。她曾有数次留在城市的机会,但乡亲们挽留的眼神,让她无法抽身,于是一次又一次留下,留在了贫困、落后,各种医疗条 件都很落后的大山深处。当然现实要远比我们简单的描述复杂得多、现实得多、也残酷得多,看到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与事,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被这些看似普通实则 伟大的人物感动。可是感动过后,夜深了、电视演完了,一觉醒来,我们的感动似乎随梦境过去,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谁也没去想过我们可以为这些人,特别 是大山深处那些缺医少药的人做点什么。同样是感动过后,白岩松却感到愤怒和自责,他想到了那么大的一个村子,离开了李春燕,人们的生老病死就没有了外界的 帮助,只能自生自灭。所以感动没有用,只有在感动背后擦干眼泪行动,感动才会有意义。我仿佛一下子被惊醒,我不就是那个常因感动而落泪,然后忘记感动,茫 然前行的人吗?

新闻行业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这反思与质疑的精神却理应与我们很近:新闻人所拥有应该是一份理性的职业思维和对社会现象的一份冷静思考。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们应该坚守的职业操守又是什么?

于是,我也开始试着质疑和反思我曾经以为理所当然的生活。

曾经满足于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可是面对现代的孩子,这份责任是否已有了更广泛的含义?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平安迎来,安全送 走,取得不错的成绩,这还是负责任的全部意义吗?如果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要成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承担和思考的是不是应该更多?比如在和学生共同前行的一 年、两年,甚至五年、六年的过程中,我们要和学生保持怎样的距离,是手拉手,还是肩并肩?手拉手可能更安全,但也会更保守。肩并肩可能有风险,但也许更有 效。还有,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们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导师还是同伴?是领导还是引领?

我曾经自认为不是一个保守的唯分数论者,分数和知识我更倾向于后者,我曾经对我的导师这样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一种教法下的孩子,一个学期一本书,写字、解词、读句子,分析文章,考试可以得95分。而另一种理念教育下的孩子,兴趣广泛,博览全书,学而不精,考试可能得90分。 这简单的数字之差中,其实相差甚远。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后者,所以我也要求自己这样来教孩子,我想站在家长的角度,很多人都会赞同我的观点。可是如今,我却 在反思和质疑自己,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我的做法会让孩子们走得更远,还是会使他们被阻挡在某一道被选择的大门之外?如果是后者,我又是否有能力为此承担 责任呢?

所以,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找到幸福的答案。相反,我凭添了无数的焦虑和疑问。在此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只有获得心灵的宁静,才能获得幸福。可是在教育备受质疑的今天,我想,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很难获得这份心灵的宁静。那么,我们的幸福还有多远?

幸福在哪里?每一个人对幸福的解读不同,体验自然也就不同。作为一名附小的教师,我是幸福的。可是如何获得职业教育者的职业幸福,我们还在路上。读书、思考、实践,希望在共同行走的职业道路上,我们大家一起去寻找——心灵深处的幸福。

我的城市记忆——不曾离开这座城

——读《济南的味道》有感

二年级语文组 陈鑫

济南,济水之南,是一座永远可歌可咏的城市。四月,非常有幸读到这本散文集《济南的味道》,才知自己对她知之甚少,在这座城居住了这么久,却不及匆匆过客对 她的理解和留恋。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真是惭愧。过去总觉得这座城就在自己身边,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蓦然回首,却发现她早已经变换了模样。刘鹗的 《老残游记》,赵孟頫的诗句,易安的词,辛弃疾和李清照的咏叹,老舍笔下那些鲜活的文字,仿佛连同趵突泉的涛声一起,流落到济南历史的某个角落。灯下品读 《济南的味道》,补上这久违的一课,唤起儿时温暖的回忆,却发现不曾离开这座城。因为了解,更加热爱,只有热爱,才能发现她独特的美。

最难忘的是济南的夏夜。济南火炉的名号可不是虚名,盛夏时节,酷热难耐,有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风是热风,阳是骄阳,让人无处藏身。我最爱的老街老巷就是曲 水亭街了。这条街,保留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古韵。有人说,这条街是老济南的魂,是老济南的根。是这样的,对我而言,这是一条有魔力的街道,一脚踏 入其中,匆匆的脚步就不由自主地放慢,记忆一瞬间也被拉回到过去的旧时光。望见这清凉的河水,就会顿觉全身清爽,一下子燥热的心情变得凉快许多。石板铺 路,有泉水从石缝中流出,人们习以为常。河水极其清澈,望得见摇曳的水草。其间有小鱼小虾在水草间游来游去,逗引的孩子们拿着用塑料窗纱自制的网子要将它 们抓将上来。护城河两岸,还保留着平房旧居。岸边,烧开泉水,泡上茉莉花茶,沏上浓茶,边喝边拉呱,解解一天的暑气。最妙的是,早上拿个网兜放上西瓜,放 到护城河里“拔”着,到下午捞上被泉水拔过的西瓜,那味道冰爽香甜,实在是赛过冰箱里冰镇的西瓜。三五好友,就坐在岸边,享受着泉水带来的丝丝凉气,坐在 马扎子上,喝着啤酒吹着牛,那真是夏日的一大美事。

一路慢行,可见建在曲水亭街9号的老城故事照相馆,此处是路大荒先生的故居。小店门前的老照片诉说着城市的变迁,路旁有推着小推车卖传统名吃油旋的,葱花飘香,忍不住叫人买上一个尝一尝。

在 窄窄的街道上走着,信步就来到了王府池子。此处是明朝德天府的旧址,此刻是老百姓在此纳凉的好去处。这里的水清且凉,是人们夏季游泳的好去处。走近泉池, 已感到丝丝凉意。骄阳似火,大人们在此游泳跳水,孩子们互相戏水分享清凉,你泼我,我再泼向你,玩得不亦乐乎,那开怀的笑声让人感觉到泉水对这座城的眷 顾。临近傍晚时分,人们开始忙活着做晚饭了。河边有淘米洗菜的老奶奶,泉池边的人家择菜做饭。毗邻大明湖,人们就地取材,盛夏能够吃上有名的奶汤蒲菜,红 烧鲤鱼,荷叶肉包。等饭菜做好,平房里的人大多互相邀请,几家聚在院中一起吃饭,尝尝张家的大包子,品品李家的辣子鸡,男人们光着膀子,喝着趵突泉啤酒, 说说笑笑,多么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等吃过晚饭,树荫下,沏上泉水冲泡的茶水,拉拉呱,说的是济南方言,好不快活。“张大哥,你听了吗?戏匣里的《方言客 栈》,讲的是咱老百姓的故事。楞赛来!”“你家小子长得忒快了,眼看着蹿个,越长越赛啦!”

人们居住的四合院,有的人家家里就有泉池,喝水取用足不出户。泉水生来和人最亲,冬暖夏凉,泉水和人相依相伴,不可分离。

穿街过巷,夜色渐浓,不觉走到曲水亭街的邻居——大明湖。泉水奔流成溪,千溪万溪汇聚成了大明湖,让我情不自禁想起清代诗人刘风浩对济南的赞誉“四面荷花三 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湖风吹来,深吸一口气,把这一天的燥热吹散。大明湖的荷种类颇多,每一年都会举办荷花展,并且评选“荷花仙子”。荷花恰如清纯的 少女,袅袅娜娜,聘聘婷婷。雪白的、粉红的、淡黄的,争相斗艳。远远的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滚来滚去,非常调皮。孩子们把荷叶举在头上,就似一把绿色的小伞, 老人们采来荷叶用它包上包子放在笼屉上蒸熟,有满屋的荷香,那味道,真是清香悠远。手拿明湖的莲蓬,一边剥着一边吃着,倒也不觉得苦。杨柳依依,随风舞 动,那一片绿色是那样的醉人。湖中野鸭戏水,灵巧的一低头吃到小鱼,便很快地游远,一会儿工夫游到了湖中央。大明湖里蛙不鸣,蛇不现,恒雨不涨,久旱不 涸,是不是很神奇呢?泉水滋养了明湖的柳明湖的荷,滋养了明湖的月明湖的风,杨柳依依,似有故人来,一步一回头,且行且珍惜。清泉养大的济南人,热情包 容,对远方的客人总是心怀喜悦,总爱和你拉拉呱,叙叙家常话。

湖岸边,消暑纳凉的人们还没有散去。湖边柳荫下,躺在竹子躺椅上,或是随手拿个马扎,摇上一把破蒲扇,用泉水沏上一碗大碗茶,趁热喝下一口,蒲扇一扇,嘿, 通体痛快,脸上尽是满足和幸福的神色。乘凉的人们遥望远处五光十色的高楼大厦,我看着他们,好过看风景,他们变成了我眼中最美的风景。听说当年老舍先生怕 极了这济南的热,常常是一边大汗淋漓地伏案写作,一边把脚泡入盆中换取一丝的清凉以解暑,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先生对这座城的爱。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在上世纪30年代的某个夏日,写作之余,在大明湖中散步,寻找灵感,写下《离婚》这部名作。

上善若水,上水唯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济南人敦厚,阔达多大节”,这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她低调从容,平和惬意,是我们宜居的城。夜色中,仿佛看到 儿时的我:那个爱唱《小草》的孩子在泉边唱得痛快,在泉池边玩水玩得畅快,在喝泉水时咧嘴大声笑。这些年,我只顾匆匆赶路,淡忘了这座城市的温暖。我需要 停下来,留意身边的风景和人。谢谢你,《济南的味道》,让我重新发现这座城,重新爱上她,让我有机会发现我对她的爱已经深入骨髓,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夏天静静地远行,季节时光深处悄悄更迭,转眼将迎来济南更美的季节。从未离开这座城,我的城市记忆。爱你。会一直爱你。

如果世界上能再多一位这样的老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三年级语文组 韩彬

当老师已经很多年了,在讲台上度过的23个年头,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常常会忽略遗忘自己的角色,但有时也会如芒刺在背。做个怎样的教师,守一间怎样的教室,教一群什么样的未来人,使自己的良心常常拷问自己的问题。一本书,一个真实质朴的同行就可以给你答案。雷夫老师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相信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哪里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要做得更好。打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妈妈的我很多启发。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还是翻腾起不小的“浪花”: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的封面写着“点燃孩子的热情”,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一、信任、耐心——做静待花开的育花人

“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作 为教师,每个班级都不缺少这样的学生,每当面对我的一遍又一遍口干舌燥的讲解,而他们却无动于衷。此时,我们马上就会有怒火胸中膨胀,甚至头发麻,手发 颤,这股火如果发泄出去,症状马上消失。但如果这样做了,留给学生的将是心灵的摧残,送给自己的将是彻夜的难眠与自责。艾斯奎斯曾经说过“遇到学生不懂的 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想到这里,我的怒火就下去了,态度马上 便缓和了。正像雷夫所说的那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当他们怀着灿烂的笑容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去爱护她,仔细 而认真的雕琢他。”

二、体验、创作——让孩子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雷夫说“艺术家的创作,是出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创作的理由是和呼吸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这些。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而作为教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与写作有机结合,未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达到较丰厚的程度,习作自然会言之有物,而且兴趣大增。

习作设计案例:

由“一场暴雨”到“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

1.体验是习作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工作,准确决不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这就是说,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亲自实践,用心想,用情悟,习作内容就一定会鲜活生动。

习作要求:天有不测风云,同学们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还记得我们一起观看雨前、雨中、雨后的情境吗?还记得当时你们说过的话和夸张的表情吗?快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读给同学听吧!

师生同写观察日记:一场暴雨

5月24日 观 雷阵雨

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正做着课间操突然狂风大作,大风卷着黄沙肆虐飞行,登时,天黄了。

忽见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们呼呼地跑过,似逃难一般。孩子们和我露出吃惊的表情,喜欢背道而驰的我突然闪出一个念头:绝不错过每一次风花雪月!四年级时我和孩子们曾一起观察了第一场雪,今天这场雷阵雨绝不能错过,于是带着孩子们走进狂风里。

不一会儿功夫,我们眼睛里,脸上布满了细细的沙。孩子们一个欢呼雀跃,有得抬头观望,有得双手紧紧捂住脸庞不敢呼吸,甚至有几个胆大地爬上护栏在围墙缝隙里观看校外的情景……

“老师,世界末日来了!!”

“老师,如果发生灾难了你可不能跑啊!你得保护我们呀!”

“老师我嘴里全是沙子啦!”

果然,只有老师知道此时应该闭口不答,否则就要吃沙子了。抬头望去,天空黑压压一片,仿佛铅染了一般。渐渐地,云越来越厚,天越来越黑,一道闪电忽地划过天空,瞬时照亮每一个孩子的脸庞。伴随着雷声,一颗颗硕大的雨滴砸落下来,打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

回到教室,窗外的雨像连成串的珠子倾泻来下,随着风势忽左忽右,窗外,白茫茫一片。待雨式稍小了些,孩子们和老师走出教室继续观雨。不知道今天的观察日记孩子们是否感兴趣呢?

期待中……

学生日记展示:

暴雨来临之前

今天中午,天阴沉沉的,仿佛低矮了很多。直觉告诉我:不久就会有一场暴雨来临。

下 午下了第一节课后(大约下午两点四十分左右),我们去做课间操,做着做着我听见有同学大喊:“后面,后面,快看后面!”我回头一看,天啊!后面工地上狂风 大作,飞沙走石,尘土飞扬,瞬间就天昏地暗,学校里到处都是飞扬的尘土与垃圾。我还听见同学们惊呼:“妈呀!”“世界末日真的来了吗?”“至于么?只不过 沙尘暴而已”……

老师和我们逆风而行,去观察暴雨来临前的景象。霎时间,所有的东西又仿佛都静止了,风不再刮了,垃圾从空中掉落下来,尘土逐渐散开了,天也明亮了。闷热的天气去的无影无踪,包围着我们的是潮湿的夹杂着泥土味的空气。我们知道情况不妙,就飞速向教室跑去……

我们刚跑回教室,外面就电闪雷鸣,教室里一片惊呼。转瞬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整个校园被笼罩在如烟如幕的暴雨之中……

2.创造与想象是习作的灵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教师何不别具一格地在小学生中提倡"大胆想象",从想象作文入手,为学生另辟一个新的写作空间呢?在观察暴雨的时候我听到好多同学大声的喊:“世界末日来了,世界末日来了!”于是第二天我又让孩子们趁热打铁制定出新的习作要求:

网络上有好多人都在传“2012是世界末日”,你有没有想象过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我们周围会发生哪些变化?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你最想和谁在一起,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力,让我们与世界末日亲密接触吧!

第二天,呈现在我眼前的又是一篇篇生动的习作。其实,我认为习作的设计不要复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是他们真正经历过、体验过的事情,写起来才不费劲。

故,心中醒,口中说,方能纸上作。

三、诚信、坚持——做孩子可靠的肩膀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你就是榜样。”

记 得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广受敬重的老师,她曾在开学第一天告诉全班学生,会在一年结束时带他们出去旅行。但她几乎每天都以取消参加旅行的资格来威胁 行为失当的学生,许多学生甚至为了确保参加资格而做了额外的付出。一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礼拜,这位老师竟然宣布,由于她将搬离此地,旅行必须取消。我真希 望她能在学校多留一阵,听听学生们对她的不满。这种背叛不只把她在一整年里为孩子们做过的所有好事都毁了,更让孩子们对校方和成人大失所望。我们不能怪孩 子们这么想。大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孩子们对他的信任破灭。”

我们班有一个品牌活动那就是“共读一本书”目前为止,我和孩子们读书约680册 图书。其实,每次共读一本书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自己,不就是一位传播者吗?能传播更多的知识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啊!说实在的自己曾想过放弃,但有次一位 学生说的话让我坚定做下去的决心。他说:“老师,你挑的书我都很爱看,而且你说话算数,说看什么书就帮我买什么书比我妈妈可强多了。她总是推脱说没空,老 师,您可以一直帮我买书看吗?”就这样,“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一搞就是五年。

四、同读、同写——让学生爱上阅读

雷夫说,“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的确,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吸引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的手中常有一本本装订精美的小册子,那就是班里的读后感集子。有《走进夏洛的网》、《我与爱丽丝对话》,五年来班里的孩子写下了约7万 字的读书心得。说起写读后感,我从不让孩子写完整的一篇。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会召开“读书交流会”先让孩子们说自己的体会,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再设 计精美的孩子们喜欢的表格,让孩子们填写,写完之后还可以根据书中故事的情景随意配制边框呢。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写的兴趣。当我们读完《爱丽丝漫游 奇境》这本书时,正好赶上全国上映这部3D电影。于是我就下载了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看后将原作和电 影作比较,这样一来都有话可写了。所以,我从不要求学生写一整篇完整的读后感,而是激发兴趣之后的情感流露。可喜的是,我和家长一起整理了孩子的习作,也 为孩子出了三本书,分别是《童真。童趣》、《香甜的蜜桃日记》、《小荷才露尖尖角》。

最后分享雷夫老师的三句话以共勉:1.以好老师为榜样不断地学习。2.不要与讨厌教学的人为友。他们就像是学校里的病毒,要尽量回避。3.教育最棒的地方就在于:它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好。

边走边爱

——读《济南的味道》有感

二年级语文组 王静

轻一点,再轻一点

小心踩出泉水来

脚步慢一些,再慢一些

认真品咂那泉柳香

掬一捧泉水

洗一洗眼睛

眼睛亮了

折一枝柳条

戴在头上

心也绿了

——题记

与济南相识,最早是在书本上。“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读着朗朗上口的诗句,想象着美不胜收的景色,孩提时代的我对济南有着浓浓的依恋和深深的向往。

十 年前,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了济南。随即,几乎在一周之内,我走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大明湖、千佛山、曲水亭……都留下了 我的足迹。虽然每次游览,心中都溢满了感动,充斥着赞叹,但由于事务繁杂、来去匆匆,总是多少有些意犹未尽、意兴阑珊的感觉。

去年年底,在新华书店“充电”时,不经意间看到《济南的味道》这本书,一向好吃的我原以为是一本济南美食的汇集,但看看序言、看看目录,我不禁惊呆了,这原来是一本济南的解读,名家的荟萃,随即拿起来便再也放不下了。

《济南的味道》用千佛山做案,用柳枝做笔,用泉水做墨,细心勾勒出济南的泉、湖、河、柳、山、城、人文、历史,敏锐的视角,睿智的哲思和细腻的笔触将济南写活了,将泉城写灵了,也让我对济南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周 末,带着孩子,夹着书来到黑虎泉。坐在泉边的石矶上,沐浴着柔柔的春光,感受着柳枝的轻抚,倾听着泉水的低语,书中的文字仿佛变成了一个个跳跃的精灵,文 字与现实突然间无缝对接了,一时间,我竟不知道到底是文字真切,还是现实真切。抬起头来,丈夫带着孩子在赤脚戏水,一大一小正望着水中的影子笑,直笑到了 心里去;三三两两的女学生歪着头摆弄着手机,长发垂下来拂着水面同柳枝融合在一起,渐渐地,已闹不清哪是发丝,哪是柳丝;不远处,一位老大爷用小行李车拖 着刚打上来的四大瓶水正慢慢走来,前边还有一只小狗在撒欢似的奔跑,问起来,就住在附近,每天风雨无阻,打得泉水够一家人吃了,说着,乐呵呵地走了。我不 禁莞尔,一下子,仿佛进入到一个童话世界,周围一切都变得寂静异常,人多泉愈静,泉静人自静,在泉边,每个人都怡然成了一株柳,消散、自适、怡然,而手中 书籍的墨香反倒越发浓郁了。

闻 着《济南的味道》的芬芳,踏着名人作家的足迹,我又不自觉地重新走了一遍十年前的老路,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大明湖、千佛山、曲水亭、泉城广 场……景色变化不大,心情、感受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前的泉、柳、山仿佛一夕之间有了灵性,个个生动起来。徜徉在济南的市井小巷,除了领略美景,随时 都会听到济南那“土得掉渣”的方言,乍听起来给人以直、哏、硬的感觉。可细细咂摸,这直、哏、硬中无不透着济南人的率直、豪放和果敢,且率直中不无幽默, 豪放中透出纯朴,果敢中不失精明。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济南人的“憨厚豪爽”,是泉水滋润出来的,是柳枝飘摇出来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让古老的 济南永远清新而灵动。

就在前不久,老家的朋友要来济南,说是一直想领略泉城的美景。放下电话,我不禁无措了,泉城美景这么多,到底要带她去哪里呢?登山、看柳还是听泉?于是,我 又拿起了《济南的味道》,又重新领悟了济南山的明媚,柳的妩媚,泉的叮咚和人的胸怀,最终,还是追随着“味道”带她去了趵突泉。一路走一路看,惊叹声、赞 美声便洒了一路。走累了,在泉边要一壶泉水,泡一杯清茶,落座喝茶说着闲话,孩子的功课呀,学校的趣事呀,老人的起居呀,话题有一搭没一搭的越说越疏,越 说越澈,温暖的阳光透过柳梢照到水面上,漫起一层雾气,泉的勃起声这时听得反倒格外真切,哱—噗,哱—噗,轻轻地,缓缓地,从容不迫,内心好像被滤过似 的,安静而又愉悦。说到动情,喝到开心处,朋友不由弯腰伏身,掬一捧泉水,喝一口,咂咂,仔细品尝,感叹说:“啊,甜,真甜,济南的泉水真好喝呀!”说 完,她又伏身掬了几捧,咕咚咕咚喝下。最后,她拿起随身携带的水杯,灌了满满一杯泉水,兴奋地说:“把这瓶水带回去,让乡亲们也尝尝济南的味道!”她边说 边朝我咯咯地笑,腼腆而又爽朗。

一泓泉就是一杯茶,一枝柳就是一首诗,《济南的味道》就是一本浓郁的茶,需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静静的咂;《济南的味道》就是一首绵长的诗,需用眼看、用手 记、用心悟,“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长做济南人”,一路走来,我越发爱听济南的泉水,越发爱闻济南的柳香,越发爱那最富人性和人情味的济南人……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2143号-1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鲁ICP备11022143号-1

Baidu
map